廉洁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廉洁教育 -> 廉洁文化 -> 正文

清风丨非有“甚苦” 焉得“自喜”

来源: 时间:2025-06-06 10:40:13 作者: 点击:

  王阳明在《与王纯甫书》中尝以冶金作喻阐述由苦而乐的道理,譬金之在冶,经烈焰,受钳锤,当此之时,为金者甚苦。然自他人视之,方喜金之益精炼,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。既其出冶,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。冶金过程,入炉时烈焰煅烧、钳锤打击,可谓甚苦,历经挫折出炉终成精金而自喜。宝剑利刃皆出于此,干事创业亦是同理。

  谚云:吃得苦上苦,才能甜上甜。成功的快乐正是艰苦奋斗的结果。外人看来,烈火烧身、千击万打,苦不堪言,而冶金人深知要想得到黄金就必须经历千锤百炼于一身,而惟恐火不够猛、击打不够狠。愚公为解方七百里、高万仞太行王屋二山之困,实现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理想,率子孙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”“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,苦之甚矣。河曲智叟置身事外笑而止之,岂能体会到愚公实现梦想而艰苦奋斗之甘?王阳明感叹哑子吃苦瓜,与你说不得。你要知此苦,还须你自吃。故而圆满的人生不是一辈子没吃过苦、受过难,而是经历过、体验过,从甚苦中收获自喜

  托尔斯泰说过:一个人要真正强大起来,就必须在清水里洗三次,在碱水里煮三次,在盐水里腌三次。人民作家柳青曾对女儿刘可风说:人这一辈子,不经受千锤百炼,就是一堆废铜烂铁。这些都阐述一个道理:人生只有经历一番彻寒彻骨之苦,待结累累硕果,方能体味到艰辛付出之甘。借用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提出人生三境界之说,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心志之苦,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筋骨之劳,才将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喜。

  古往今来,那些功勋卓著、事业超群者,不乏有甚苦经历。宋代名臣范仲淹少贫,读书长白山僧舍,作粥一器,经宿遂凝,以刀画为四块,早晚取两块,断齑数十茎啖之;李时珍为写《本草纲目》,足迹遍布十余个省份,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,尝遍了百草,甚至不惜以身试毒,几次险些丧命;胡琴圣手孙佐臣早年练功,数九寒天,两手插于雪堆,待冻僵硬麻木,才拿出胡琴来练,不到手指灵活、手心出汗,不肯收工,以致左手食指尖上留下一条深可见骨的弦沟;敦煌女儿樊锦诗与尘土为伴,扎根大漠60余年,等等。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黄沙始到金。不要拒绝苦难,当我们内心深处接纳苦,把其当做人生的必经过程时,苦难便可成为人生事业不断进步的产床

  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干事创业,苦中孵、事上磨、难中成。事非经过不知难,事情经过长才干。越是坎坷崎岖之境,越能砥砺人生。做难事,必有所得;经大事,必有所获;过急事,必增其智;历险事,必练胆识;担重事,必长筋骨;履新事,必积经验。勇闯险滩暗流,多接手烫手山芋,多一些热锅上的蚂蚁体验,常啃硬骨头,才能提升担当作为的才干能力。

甚苦自喜是一个持续不断、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。要敢于重整行装再出发,经历凤凰涅槃之痛,成浴火重生之甜。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


地址:河北省沧州市黄河西路49号  电话:0317-7587031  办公邮箱:jwb@hbwe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