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洁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廉洁教育 -> 廉洁文化 -> 正文

清风丨颠簸不失志 贫贱亦清廉

来源: 时间:2025-05-26 08:03:01 作者: 点击:

  “颠簸不失志,贫贱亦清廉语出自宋代大儒朱熹。朱熹中进士后,回故里扫墓并拜会宗族长辈。一天,他行至故乡东门桥头,见一水池石罅间淙淙涌出凉洌甘醇的泉水,顿生思悟,便咏出这句话。意思是说,为官当像这泓泉水,再坎坷也不能失去雄心壮志,再贫困也须坚守清廉之心。

  “颠簸不失志,贫贱亦清廉是朱熹一生恪守的信条。史料记载,朱熹少年失怙,生活困顿,但他笃志于学,苦读入仕。从政期间,他廉洁奉公、甘于清贫,并以此教育子女。在《朱子家训》中,他提到世路无如贪欲险,几人到此误平生,阐释了贪欲害人的深刻道理。有一次,他路过女婿家,其女贫寒,以葱汤麦饭招待。当女儿为淡饭粗茶待父而不安时,朱熹却写下葱汤麦饭两相宜,葱补丹田麦疗饥。莫谓此中滋味薄,前村还有未炊时。寥寥数语,尽显廉不言贫之追求。  

  对有志之士而言,无论颠簸还是贫贱,都是砥砺品性、增长才干的磨刀石。中唐诗豪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、屡遭打击,但他始终不消沉、不失志。被贬连州期间,他积极履职,大力发展农业生产;当连州遭遇疫病时,他立即向在广西柳州的柳宗元和湖南道州的薛景求援,讨来药方,按方制药,发给百姓服用;为栽培当地人才,他亲自执教讲学,使连州文风昌盛,成为科第甲通省。在花甲之年到苏州任刺史时,正遇上大水灾。他及时察访灾情和百姓之需,向朝廷上奏章请求救济,使当地百姓安然度过灾年。正是种种颠簸经历,使刘禹锡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,留下了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”“石以砥焉,化钝为利”“功利存乎人民等不朽名句。  

  “时穷节乃见,一一垂丹青。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,从来不乏这样的志士仁人。赵尚志一生三次被捕入狱,坎坷的经历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。19403月,他在写给中共北满省委的《请求书》中写道:我不能一天离开党,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。他投身东北抗日游击战争,直至流尽生命中最后一滴血。烈士遗孀、共产党员朱引梅,带着孩子乞讨十年,却不动丈夫留下来用作组织活动经费的黄金。她把黄金包在破棉衣内,带在身边,最终分毫不差地交给了组织。  

  实践证明,越是在颠簸的处境下,越能看清一个人的气节操守。党员干部当以字打底、以字立身,在人生道路上不论经历什么样的坎坷、在生活境况上不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,都要坚定理想信念,始终不改其心、不移其志、不毁其节,以党的事业为追求、以党的纪律为约束、以党的作风为遵循,一辈子为党奋斗、一辈子为党争光。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


地址:河北省沧州市黄河西路49号  电话:0317-7587031  办公邮箱:jwb@hbwe.edu.cn